行家論道 | IO-Link方字樣何以打通現場通信“
發布日期:2019-05-15?瀏覽次數:
毋庸置疑,如今IO-Link被認為是智能工廠概念的基礎,也是工業4.0有力技術支撐。IO-Link提供各種診斷數據和設備數據,通過使用上層協議,使其可被廣泛獲取。IO-Link還在控制層級和傳感器/執行器現場層級之間建立了一致的雙向通信——實現通信網絡到現場的“之后幾英尺”。今天,倍加福專家們將帶您深入了解 IO-Link智能接口所帶來的各種機遇及競爭優勢。
IO-Link日漸成熟,IO-Link 委員會不斷擴容,并由IO-Link委員會發起IO-Link通信標準。倍加福IO-Link技術負責人,Hartmut Lindenthal先生說:“現在工業現場已經擁有超過1100萬個網絡節點,點對點連接已在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需求與日俱增。” 從一開始,他就與倍加福的同事一起參與研究IO-Link的設備需求,以實現自動化環境中可靠的雙向通信。

優化效率,即插即用
由于點對點連接可以在三線標準電纜上運行,因此IO-Link為二進制標準傳感器提供了向后兼容的接口,這樣就提供了一系列優勢,正如Lindenthal先生所證實的那樣:“相同的接線,意味著用戶可以結合使用數字信號和IO-Link信號優化工廠的效率。” 他補充說:“這里的主要優勢在于,無需任何額外的電纜即可將IO-Link設備輕松連接到常規數字輸入。”
Sonja Armbruster女士在解釋IO-Link設備的“即插即用”功能時說:“采用標準化的設備描述文件,可以輕松地將設備集成到現有的網絡中。這項技術的設計初衷是制造商和系統。” 因此,IO-Link是工業4.0中無數應用的理想基礎。

較強的數據透明化
如今,在全球幾乎所有的工業領域中,IO-Link已成為傳感器/執行器層級的“之后幾英尺”所采用的協議。在此過程中,傳感器和執行器發展迅速,不再通過簡單的二進制和模擬量標準接口傳輸數據:“自90年代末以來,微控制器已作為標準組件安裝在傳感器中,” Lindenthal先生解釋說。“可以說,它們是構成傳感器的關鍵所在。” IO-Link傳感器附加了額外的智能功能,除了傳輸測量值和開關點外,還可以存儲參數并提供大量附加信息,例如信號質量和設備健康狀況等。這樣,較多數據獲得較大的透明化,用戶就可以進行診斷,并為系統運行時的狀態性維護鋪平了道路。
Lindenthal先生解釋說:“所有這些用于過程優化和目標維護的信息,以前僅適用于在封閉的現場總線環境中具有較高價值的傳感器系統的用戶。” 他補充道:“所有現場層級和較高的IT網絡之間雙向通信的要求都已獲得滿足。”

通往IT層級的橋梁
工業4.0中要求的數據連續性從傳感器數據開始,并擴展到智能云解決方案。“使用主站模塊,例如倍加福ICE系列的多協議和具有MultiLink功能的現場總線模塊,可以輕松地將IO-Link現場設備連接到較高層級的IT基礎架構,” Armbruster女士解釋說。由于物聯網協議的通信與現場總線通信并行進行,因此對現場層級的數據交換不會產生影響。
選定的傳感器數據可以在云應用中進行解析和處理。為了使這種情況成為現實,可開發軟件服務,該軟件服務可以在各種平臺上使用,這些平臺可以基于IODD接管傳感器數據的解析。因此,機器專家可以方便地訪問機器數據,監視工廠狀況,并在必要時通過應用程序從任何地方進行維護,而無需熟悉傳感器的技術細節。
“這將大大簡化用戶的日常工作,” Armbruster女士談到由倍加福初創企業Neoception開發這種軟件服務所提供的優勢。“這是預測性維護概念相對應,尤其是當您考慮到未來有價值的分析將與產品本身同等重要。” 她堅定地補充道。